序
《擺脫貧困》
閩東九縣市,是福建比較貧困的地區(qū)之一,。我在福建工作期間,,雖然縣縣都跑到了,,但對寧德地區(qū)的具體幫助很不夠,總覺得欠了賬,。
最近,,我看了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地區(qū)工作期間的一些講話和文章,很有啟發(fā),。加上最近我又到寧德地區(qū)看了幾個縣,,看到那里的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,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大有起色,,地委領導班子精神飽滿,,令人十分高興。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的不足,。
近平同志和他的“一班人”,,在寧德近兩年的工作中,帶頭“四下基層”,,對寧德的特點和歷史,,作了仔細的調查和認真的思考,所以提出的設想,,比較切合實際,。一掃時下那種說大話、說空話,、說套話的弊病,。雖然近平同志已經(jīng)調離寧德,但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,,他留下的這份精神財富,,肯定會對繼任者起承前啟后的作用。
這些文章反映出一個最大的特點,,就是始終扭住經(jīng)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,。這個問題,從最近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后,,更加清楚了,。但是有相當一段時間并非如此,有些人總還是有這樣那樣的看法,。一個地區(qū),、一個縣市、一個部門,、一個企業(yè),,工作當然是很多的,有些人為了突出某一項工作,,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把這項工作當作中心,。有些工作確實很重要,但再重要,,也應當圍繞經(jīng)濟建設這個中心,,而不可另立中心。如果形成了許多中心,,勢必削弱經(jīng)濟建設這個唯一中心,。近平同志曾經(jīng)在一個鄉(xiāng)政府的墻壁上看到琳瑯滿目的各種錦旗,墻上什么錦旗都有,,唯獨看不見經(jīng)濟建設這面錦旗,。他認為能得錦旗當然是件好事,但決不可各吹各的號,,各唱各的調,,主次不分,抓不住中心,。他主張集中各方面力量,,充分發(fā)揮寧德的山海優(yōu)勢,來個“經(jīng)濟大合唱”,,而不可另立第二個中心,,更不能搞多中心。堅持一個中心,、兩個基本點的路線,,什么時候都不能有絲毫的動搖。
近平同志針對寧德比較貧困的特點,,一再強調要大膽改革和開放,。閩東雖然比較貧困,但閩東又是沿海地區(qū),,面對臺灣,,面對太平洋;而且水深港闊,有全國少有的良港,。根據(jù)這一特點,,解決多年困擾我們的缺資金、缺人才問題,,最快的辦法,,莫如加快改革,擴大開放,,搞好外引內聯(lián),,敢于用別人的資金、技術,來開發(fā)我們自己的資源,,包括寧德特有的海產(chǎn)資源和各種石材,、木材資源。這就需要不斷增強干部開放意識,、改革意識和商品觀念,。只要敢闖、敢試驗,、敢為天下先,,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。改革開放大膽一些,,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就有可能快一些,,脫貧致富也就有希望。
近平同志有些想法,,是想得很深,、很細的。如提倡“滴水穿石”的精神,,“弱鳥先飛”的意識等,,目的都是為了發(fā)揚人的首創(chuàng)精神,不畏艱難的精神,,為了力戒形式主義,,不搞花架子,真正把心貼在人民身上,。我們一向認為,,貧困并不要緊,最怕的是思想貧乏,,沒有志氣,。成天想到的,不是向上伸手,,就是怨天尤人,。這種精神狀態(tài),怎么能擺脫貧困呢?我們主張思想要解放,,工作要扎實,。工作要從一點一滴做起,經(jīng)驗要一點一滴積累,。凡事反求諸己,,立足于自力更生,就能丟掉包袱,,輕裝前進,。如能持之以恒,,滴水就能穿石。就扶貧來說,,我們要多搞些短平快項目,,但決不可心存僥幸,只熱衷于短期行為,。同貧困作斗爭,,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,。貧困地區(qū)要收到經(jīng)濟,、社會、生態(tài)三方面的效益,,沒有愚公移山的精神,,不從治山治水這個“笨”工作上下功夫,是改變不了貧困落后的面貌的,。
一個擔任重要職務的年輕干部,,對改變本地區(qū)的落后面貌有什么抱負、有什么想法,、有什么作風,,關系著這個地區(qū)整個工作的成敗。因此必須開動腦筋,,大膽地去想,,勇敢地去闖。即使有些想法不一定完全切合實際,,有些做法一時看不出效果,,也不要緊。要求每個人做到每句話,、每件事都完美無缺,,是不可能的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,近平同志也不例外,。我們地市縣鄉(xiāng)的干部,如果看一看這本小冊子,,是會獲得許多啟發(fā)的,。
- 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