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文引用篇(7)
《平易近人——習近平的語言力量》
學者非必為仕,,而仕者必為學——干部學習關乎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
領導干部學習不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,,本領大小也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,,而是關乎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大事情。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“學者非必為仕,,而仕者必為學”。
——2013年3月1日,,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
學者非必為仕,,而仕者必為學
——干部學習關乎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
“學者非必為仕,而仕者必為學”出自《荀子·大略》第二十七篇,。原文為:“君子進,,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。不能而居之,,誣也;無益而厚受之,,竊也。學者非必為仕,,而仕者必如學,。”習近平在講話中引用“學者非必為仕,,而仕者必為學”,,強調領導干部加強學習的重要性。
荀子是戰(zhàn)國末期的思想家,、教育家,,也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,他既繼承了孔子的思想,又發(fā)展了孔子的思想,,是戰(zhàn)國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,。據(jù)考證,《大略》是荀子的學生摘錄和整理荀子的言論匯集而成,,因為內容龐雜,,涉及面廣,“皆略舉其要,,不可以一事名篇,,故總謂之《大略》也?!薄洞舐浴繁蛔u為《荀子》中的“論語”,。
“學者非必為仕,而仕者必如學”,,是說有學問的人不一定都要去做官,,但為官者必須要努力學習。此語令人想到中國封建社會根深蒂固的“學而優(yōu)則仕”的觀念,。其實“學而優(yōu)則仕”出自荀子的祖師爺孔子的高足子夏之口,,原話為:“仕而優(yōu)則學,學而優(yōu)則仕,?!钡笫烙绕涫强婆e制出現(xiàn)之后,大多數(shù)中國人從功利主義出發(fā),,直接將其省略為“學而優(yōu)則仕”,,進而望文生義地將其曲解為“讀書做官論”。其實這里的“優(yōu)”,,并非我們通常理解的“優(yōu)秀,、好”的意思,而是“有余力”之意,。所以,,“仕而優(yōu)則學,學而優(yōu)則仕”,,翻譯成白話文,,意思應該是:“做官還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學習,學習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,?!边@句話是對孔子教育方針和辦學目標的高度概括,體現(xiàn)了孔子強烈的入世精神,。這里所謂的“學”,,不是簡單的知識學問,,還有道德修養(yǎng)。在孔子看來,,個人的學問修養(yǎng)是“出仕”的基礎,,因而,為官從政者,,有精力和時間,,就應該潛心學習,不斷提高自身修養(yǎng);而個人的知識學問及道德修養(yǎng)達到有余力的情況下,,則可為官從政,。
由此可見,荀子和孔子一樣,,強調的都是“學”是“仕”的前提和基礎,。為官從政不是為學的唯一目標,但是為官者卻不能自以為達到了目的就停止“為學”,,反而要繼續(xù)學習,、提高修養(yǎng),方可實現(xiàn)“齊家治國平天下”的理想,。如果才學不勝而享厚俸,,則無異于行騙盜竊。
創(chuàng)建于1933年的中央黨校,,是培養(yǎng)中國共產(chǎn)黨中高級領導干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干部的最高學府,。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以“學者非必為仕,而仕者必為學”來勉勵領導干部,,很有深意,。
在如今這個知識經(jīng)濟時代,科技發(fā)展日新月異,,知識更新速度前所未有,,不但“外行”很難領導內行,,即使是“內行”也需要終身學習方可跟上時代步伐,,如果僅滿足于原有的知識積累,將很快被時代所淘汰,。
這里,,我們不能把“學習”狹義地理解為學習知識,而應該廣義地理解為全面提高自身修養(yǎng),。因為一個人精神上的空虛,,比知識的欠缺更加可怕,他在面對社會上的種種負面誘惑時,,將缺乏抵擋誘惑的定力,。如果說個人的知識修養(yǎng)水平將影響其個人的前途命運,,那么廣大領導干部的知識修養(yǎng)水平將影響到整個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。這也就是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“建設學習型,、服務型,、創(chuàng)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(zhí)政黨”時,將“學習型”放在首位的原因,。
- 標簽:
上一篇: 詩文引用篇(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