嬰兒濕疹
《小兒常見病單驗方》
嬰兒濕疹,,俗稱“奶癬”,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疾患,。是由于素體脾虛濕重,,內蘊胎毒,外感風熱而成;或因消化不良,,衣物摩擦,,肥皂或熱水洗拭等刺激而誘發(fā),。好發(fā)于兩頰、前額,、頸項,、胸腋,波及全身,。皮疹為多形性,,有斑疹、丘疹,、水皰,、糜爛、滲液,、結痂,,分布對稱?;疾筐W劇烈,,愈后容易復發(fā)成慢性。多見于生后2個月左右的嬰幼兒,,約在1~2歲斷奶后,,絕大多數(shù)能自愈,不留疤痕,。冬季較重,,夏季較輕。
濕熱蘊蒸(相當于急性濕疹) 紅斑水皰,,糜爛滲液,,味腥而粘,漸次結痂,,瘙癢難忍,,或癢痛兼作,口苦胸悶,,小便短赤,。治以清熱利濕。
(一)
處方:土茯苓15克,,大棗10個,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2次,。
(二)
處方:綠豆30克,,魚腥草15克,白糖適量。
用法:將魚腥草洗凈,,同綠豆煮熟,。喝湯,吃綠豆,,每日1劑,。連服5~7劑。
(三)
處方:銀花9克,,連翹9克,,地膚子12克,白鮮皮12克,,青黛3克,。
用法:每日1劑,水煎2次,,分2~3次服。
(四)
處方:青黛3克,,紫草10克,,荷葉15克,敗醬草12克,,地膚子12克,。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劑,。
(五)
處方:白芷4克,,青黛3克,生地,、地膚子,、馬齒莧、敗醬草,、紫草,、荷葉、白鮮皮各9克,。
用法:上藥加水浸泡,,濃煎1次,去渣,,濾取清汁備用,。每日服用2~3次。
本方適用于小兒頑固性濕疹,。
(六)
處方:黃連15克,,黃芩20克,黃柏30克,滑石15克,,爐甘石3克,。
用法:共研細末,紗布包裹,,外撲患處,,每日數(shù)次。
(七)
處方:生石灰(塊狀)15克,,香油15克,。
用法:石灰浸于水中30分鐘后,取上部清水液,,加入香油制為糊狀,。先用濃茶汁清洗患部,后涂藥糊,,每日1次,。
(八)
處方:苦參、地膚子,、蛇床子,、蒼耳子、樸硝各20克,。
用法:煎水溫熱浴,。
(九)
處方:黃芩、黃柏,、大黃各等分,。
用法:上藥共研細末,使用時取藥5克,,加蒸餾水100毫升,、明礬5克,混勻,,棉簽沾水搽患處,。
(十)
處方:黑豆半碗。
用法:將豆放在尺許長的白鐵筒內,,一頭用黃泥封固,,另一頭用細鐵絲繞成團塞住。另用鐵絲吊起,,架在炭火上干燒,,塞鐵絲的一頭向下方,待干餾黑豆油滴出時,,以碗接住,,即黑豆油,。以此油涂于患部。
(十一)
處方:大楓子肉,、黃柏各15克,,蛇床子9克,枯礬,、雄黃各3克,,輕粉3.6克。
用法:共研成細末,,調臘豬油搽患處,。
脾虛濕勝 皮損暗紅不鮮,表面水皰滲液,,口淡食少,,大便溏。治宜健脾利濕,。
(一)
處方:冬瓜皮15克,,薏米15克,車前子9克,。
用法:水煎,,喝湯,吃薏米,,每日1劑,連服7~10劑,。
(二)
處方:扁豆10克,,陳皮3克,苡仁10克,,苦參6克,,白鮮皮6克,蟬衣3克,。
用法:水煎,,每日1劑,分2次服,。
(三)
處方,,蛇床子、地膚子,、蒼耳子,、大楓子、黃藥子各15克,。
用法:以上藥煎水洗患處,。
血虛風燥 相當于慢性濕疹,病情較長,陣發(fā)性瘙癢,,皮損浸潤肥厚,、粗糙,干燥脫屑,,色素沉著或呈苔蘚樣改變,。治宜養(yǎng)血祛風滲濕。
(一)
處方:當歸6克,,玉竹10克,。
用法:煎湯,每日1劑,,連服10~15劑,。
(二)
處方:桑椹15克,百合15克,,大棗5枚,。
用法:煎湯,每日1劑,。
(三)
處方:當歸6克,,生地12克,黑芝麻9克,,貫眾9克,,云苓皮9克,赤白芍各9克,。
用法:水煎服,,每日1劑。
(四)
處方:當歸6克,,赤白芍各6克,,生地6克,白蒺藜6克,,白鮮皮6克,,蟬退3克。
用法:水煎服,,每日1劑,。
(五)
處方:海桐皮、五加皮,、白鮮皮,、地骨皮、川槿皮各15克,。
用法:上藥煎水外洗,。
(六)
處方:杏仁,、核桃仁各30克,雄黃,、硫黃各20克,,藤黃5克。
用法:上藥共研為細末,,香油調勻成糊狀,,搽患處,每日2~3次,。
- 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