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小便不通
《小兒常見病單驗(yàn)方》
新生兒一般生后36小時(shí)內(nèi)皆排尿,若48小時(shí)后仍無小便排出,,檢查無先天性泌尿道畸形者,。多因胎熱壅結(jié)、元?dú)馓澨?、下焦氣閉等影響膀胱氣化所致,。新生兒小便不通的主要臨床表現(xiàn)為癃閉。癃?jiǎng)t淋瀝不暢;閉則點(diǎn)滴不下,。膀胱脹急,,哭鬧不安。若無有效治療,,后期皆能導(dǎo)致水毒內(nèi)閉全身浮腫,,嘔吐,喘悶,,甚至昏迷,、驚厥。
胎熱壅結(jié) 面唇紅潤(rùn),,煩躁多啼,,啼聲有力。治以清熱利尿,。
(一)
處方:通草3克,,生甘草1.5克,燈心3克,。
用法:煎湯調(diào)乳汁服,。
(二)
處方:蔥白9~12厘米,人乳適量,。
用法:將拌好的蔥白人乳放入小兒口內(nèi),,讓小兒吮吸母乳即咽下上述蔥乳混合物,小便即通。
(三)
處方:生地黃,、生甘草,、木通、淡竹葉各等分,。
用法:前三藥研末,,每服1克,水1盞,,入竹葉同煎至5分,,溫服。
元?dú)馓澨摗∶嫔n白,,反應(yīng)低下,,神疲乏力,哭聲低弱,。治以補(bǔ)氣利水,。
(一)
處方:人參1.5克,五苓散3克,。
用法:人參煎湯,,調(diào)服五苓散,每日2次,。
(二)
處方:人參,、炙甘草各3克,麥冬6克,,黃柏1.5克,生姜3片,。
用法:水煎服,。
本方適用于新生兒氣虛津液不足,小便不通,。
下焦氣閉 尿液潴留,,膀胱脹急,啼哭不安,。治以通閉利尿,。
(一)
處方:蔥白7莖,生姜1塊,,淡豆豉,、食鹽各9克。
用法:搗爛制成藥錠,,溫罨臍上,,以紗布裹扎固定。
(二)
處方:淡豆豉1勺,田螺19個(gè),,蔥1束,。
用法:同搗爛,用芭蕉根汁調(diào)貼臍上,。
(三)
處方:生大蔥去葉留白及根約60克,,生姜15克。
用法:上藥共搗爛成餅狀,,放鍋內(nèi)加熱,,灑酒水少許以助蒸氣,翻炒至甚熱取出,,放手巾上包好,,外敷臍下3寸的關(guān)元穴處,使其辛熱透散,。一般50分鐘后,,尿液即可通暢。
(四)
處方:蒲黃適量,。
用法:研末,,水調(diào)和,封橫骨上,。
說明:橫骨,,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代解剖學(xué)上的“恥骨”。
(五)
處方:蔥白2根,,酒糟1撮,。
用法:上藥共搗爛炒熱,敷臍部,,外用紗布包扎,。
五、六兩方適用于小兒大小便不通,。
(六)
處方:大蔥白2根,,麝香(或公丁香)0.1克。
用法:先將生蔥白搗爛如泥,,次加麝香(公丁香)末拌勻再搗成膏,,文火炒熱,待微溫時(shí)敷臍孔及臍下1.5寸的氣海穴,。數(shù)小時(shí)后自通,。
說明:以上外治法,用時(shí)要注意觀察皮膚受刺激的程度,,勿令燙傷或刺激皮膚過度充血,、起泡,必要時(shí)在餅、膏之下加用墊布,。
(七)
處方:豬牙皂1只,。
用法:將豬牙皂碾成極細(xì)粉,瓶貯備用,。用一段麥秸或用白紙卷成管狀,,取藥粉適量,吹入患兒鼻孔,,令其噴嚏,。通常于噴嚏后小便即通。
- 標(biāo)簽:
- 昏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