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植物類·全草類
《中藥炮制》
瞿麥
『來源』本品為石竹科植物瞿麥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『常用名』去麥,、瞿麥穗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全國各地均產(chǎn)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夏秋季采挖,。
『炮制方法』揀去雜質(zhì),冬春季用溫水搶洗,,夏秋季用冷水搶洗,,撈入筐內(nèi),上蓋濕布次日取出,,切成2分長橫片,,曬干,。
『用量』6~12克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,防灰塵,。
扁蓄
『來源』本品為蓼科植物扁蓄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全國各地均產(chǎn)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夏季采收,,嫩者佳。
『炮制方法』揀去雜質(zhì),,冬春季用溫水搶洗,,夏秋季用冷水搶洗,撈入筐內(nèi),,上蓋濕布,,次日取出,先切去須根,,再切成2分長橫片,,曬干。
『用量』9~12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,防灰塵。
紫蘇葉
『來源』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嫩枝及葉,。
『常用名』蘇葉,、紫蘇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全國各地均產(chǎn)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7~8月采,。
『炮制方法』取鮮紫蘇揀去雜質(zhì),洗凈,,切成2分長橫片,,曬干。
『用量』3~12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,防潮及蟲蛀。
紫蘇梗
『來源』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莖,。
『常用名』老蘇梗,、蘇梗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全國各地均產(chǎn)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7~8月采,。
『炮制方法』鮮品:除去根切成2厘厚斜片,曬干。干品:冬春季用溫水稍浸片刻,,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,,撈起捆好,上蓋濕布,,潤透取出,,切成2厘厚斜片,曬干,。
『用量』3~9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防潮。
麻黃
『來源』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,、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(zhì)莖,。
『產(chǎn)地』遼寧、河北,、山西,、陜西等地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秋冬季采,。
『炮制方法』去雜質(zhì),,用溫水略泡片刻,撈入筐內(nèi),,上蓋濕布,,次日取出,先將根選出,,后切成3分長橫片,、曬干。制麻黃絨:取切好麻黃,,放研槽內(nèi),,用手輕輕研成絨狀取出,篩去灰塵,,備用,。炙麻黃:每斤藥片用蜂蜜2~3兩,倒入鍋內(nèi)煉開,,再投入藥片拌炒,,至金黃色攤冷,以疏散不粘手為佳,。
『用量』1~6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,炙者裝瓷缸內(nèi),,防潮。
麻黃根
『炮制方法』取根,春冬季用溫水洗,,夏秋季用冷水洗,,撈入篩內(nèi),上蓋濕布,,潤透取出,,切成2分長橫片,曬干,。
『用量』6~9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。
細(xì)辛
『來源』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(xì)辛,、漢城細(xì)辛或華細(xì)辛的干燥全草,。
『常用名』北細(xì)辛、遼細(xì)辛,。
『產(chǎn)地』遼寧等地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秋冬季采收。
『炮制方法』揀去雜質(zhì),,洗凈,,冬春季用溫水搶洗,夏秋季用冷水搶洗,,撈入筐內(nèi),、濾干水粉,當(dāng)時切片3分長,、曬干,。炙細(xì)辛:每斤藥片,用蜜4兩煉開,,炒至深黃色,,取出攤冷,以疏散不粘手為佳,。
『用量』1~5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防潮,。
茵陳
『來源』本品為菊花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干燥幼苗,。
『常用名』綿茵陳、茵陳蒿,。
『產(chǎn)地』陜西,、山西、湖北等地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清明前采為佳,。
『炮制方法』揀去雜質(zhì),篩凈灰塵備用。
『用量』9~18克,。
『貯存』裝木箱內(nèi)按緊加蓋,,防潮防塵。
青蒿(附:青蒿梗)
『來源』本品為菊科植物黃花蒿或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,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全國各地均產(chǎn)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夏末采收。
『炮制方法』揀去雜質(zhì),,摘去粗枝,,作青蒿梗用,用水搶洗凈,,撈入筐內(nèi),,濾干水份,當(dāng)時切片2分長曬干,。鮮品不用水洗,。
『用量』3~9克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,防潮,。
附:青蒿梗
『炮制方法』取根去細(xì)枝,春冬季用溫水,,夏秋季用冷水浸1小時左右,,撈起濾干水,切斜片2厘厚曬干,。
『用量』3~9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、防潮,。
馬鞭草
『來源』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的干燥地上部分,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全國各地均產(chǎn)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5~6月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采鮮品揀去雜質(zhì),,洗凈切片2分長,曬干,。
『用量』6~9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。
徐長卿
『來源』本品為蘿藦科植物徐長卿的干燥根及根莖,。
『常用名』遙逍竹,、逍遙竹。
『產(chǎn)地』湖北,、湖南,、江西等地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夏秋季采挖。
『炮制方法』去雜質(zhì)春冬季用溫水,,夏秋季用冷水搶洗,,撈入筐內(nèi),,濾干水分,,潤3小時,取出橫片2分長,,曬干,。
『用量』9~15克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蓋好,,防灰塵,。
鵝不食草
『來源』本品為菊科植物鵝不食草的干燥全草。
『常用名』石胡荽,、地胡椒,。
『產(chǎn)地』我國南方各地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秋季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鮮品當(dāng)時洗凈,,切片3分長,干品除雜質(zhì),,用水搶洗凈,,撈起濾干水,切片3分長,,曬干,。
『用量』1~3克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,防潮,。
半邊蓮
『來源』本品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的干燥全草,。
『產(chǎn)地』各地均產(chǎn)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5月采收。
『炮制方法』除去雜草洗凈,,切片3~5分長,,曬干。如鮮品隨洗隨切,。
『用量』6~12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防潮,。
半枝蓮
『來源』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的干燥全草,。
『常用名』拜頭草,。
『產(chǎn)地』江蘇、江西,、湖北等地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5~6月采。
『炮制方法』揀去雜草,,切片半寸長,,篩去灰塵。
『用量』60~120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,防潮。
萊菔菜(附:萊菔子)
『來源』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蘿卜的地上部分,。
『常用名』蘿卜菜,、萊菔纓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全國各地有栽培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冬春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洗凈泥土,撈起濾干水份,,切片3分長,,曬干。
『用量』3~15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閉蓋,。
附:萊菔子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夏秋采收。
『炮制方法』先取萊菔子,,用水淘去泥沙,,曬干,后放鍋內(nèi)用文火炒至有爆炸聲取出,,用木板或研槽擦去其皮,,篩凈備用。
『用量』3~9克,。
『貯存』裝瓷缸內(nèi)加蓋,,防潮。
益母草(附:茺蔚子)
『來源』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,。
『常用名』坤草,、茺蔚草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全國各地均產(chǎn)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6~7月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將藥先切去根,揀去雜草,,冬季用溫水,,春,、夏、秋季用冷水搶洗,,撈入筐內(nèi),,加蓋濕布,次日取出,,切或2分長橫片曬干,。鮮品先切去根,揀去雜草,,切成2分長橫片,,曬干。
『用量』9~18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防潮,。
附:茺蔚子
『常用名』益母子,、茺玉子、小胡麻,。
『產(chǎn)地』同益母草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7~9月采收。
『炮制方法』篩盡灰塵,,淘去泥沙,,曬干。
『用量』9克,。
『貯存』裝缸內(nèi)蓋好,。
谷精草(附:谷精珠)
『來源』本品為谷精科植物谷精草的干燥帶花莖的頭狀花序。
『產(chǎn)地』江蘇,、浙江,、湖南等地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秋初取全草,,谷珠夏末采,。
『炮制方法』取原藥去雜草,洗凈泥土,,切成2分長橫片,,曬干。谷珠不洗,,篩去灰塵,。
『用量』9克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,防潮,。
佩蘭
『來源』本品為菊科植物佩蘭的干燥地上部分,。
『常用名』佩蘭葉。
『產(chǎn)地』江蘇,、湖北等地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夏季采收。
『炮制方法』揀去雜草,,用清水搶洗,,撈入筐內(nèi),上蓋濕布次日取出,,切片2分長,,曬干。鮮品當(dāng)時切片,,曬干為佳,。如用鮮品,將采回的佩蘭栽入盆內(nèi),,經(jīng)常灑水,,保持活苗,臨用時取出洗凈入藥,。
『用量』干品9克,,鮮品15克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蓋好,。
澤蘭
『來源』本品為唇形科植物毛葉地瓜兒苗的干燥地上部分,。
『常用名』澤蘭葉、地筍,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全國各地均產(chǎn)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夏季采收。
『炮制方法』揀去雜質(zhì),,用清水洗去泥沙,,撈入筐內(nèi),上蓋濕布次日取出,,切片2分長,,曬干。若系鮮品,,當(dāng)時洗凈切片曬干為佳,。
『用量』干品9克,鮮品15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保管,。
木賊草
『來源』本品為木賊科植物木賊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『常用名』木側(cè)草,、節(jié)節(jié)草,。
『產(chǎn)地』東北,、陜西、湖北等地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秋季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揀去雜草,四季用冷水搶洗,,撈入筐內(nèi),,濾干潤2~3小時,取出切3分長橫片,,曬干,。
『用量』9克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。
荊芥
『來源』本品為唇形科植物荊芥的干燥地上部分或花穗,。
『常用名』荊芥穗、麻荊芥,、假蘇,。
『產(chǎn)地』江蘇、浙江,、湖北等地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伏天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先取原藥切去根,,揀去雜草,捆扎好把,,放入水中,,兩手推擦洗凈拿起,將穗朝上,,梗朝下,,濾干水后,放簸箕內(nèi),,蓋上麻袋,,次日取出,切1分長橫片,,曬干,。若取其止血,則炒炭,,將鍋燒熱,,投入藥片,用文火炒至焦黑色,,取出放地下攤冷,。
『用量』6~9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防潮及蟲蛀,。
藿香(附:藿香梗)
『來源』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,。
『常用名』合香、廣藿香,、藿香葉,。
『產(chǎn)地』廣東、海南等省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7~9月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揀去雜草,梗葉分開,,葉用冷水搶洗,,撈入筐內(nèi),濾干水分,,取出切2分長橫片曬干,。梗冬季用溫水,春,、夏,、秋季用冷水浸1~3小時,取出涼干水,,切2厘厚瓜子片,,曬干。
『用量』干品9克,,鮮品18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防潮,。
石斛
『來源』本品為蘭科植物環(huán)草石斛,、黃草石斛、馬鞭石斛的新鮮或干燥莖,。
『常用名』黃草石斛,、川石斛、木斗,、墨斛,。
『產(chǎn)地』安徽、四川,、湖南,、湖北、云南等地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夏秋季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取干石斛,,用清水搶洗,投入筐內(nèi)加蓋濕布,,次日取出去蔸,,切5分長橫片曬干,用手推擦,,篩去皮膜,。鮮品:先將缽或盆、缸裝入細(xì)紗,。不能用土栽,,土栽爛根,后將鮮石斛略剪去須根,,大約留根1寸長栽入缽內(nèi),,上蓋白石子或土子,灑入清水,,放陰涼處,。
『用量』9~15克。
『貯存』干品裝箱內(nèi)加蓋,。
金釵石斛
『來源』本品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或鐵皮石斛的新鮮或干燥莖,。
『常用名』朱釵、耳環(huán)金釵,。
『產(chǎn)地』廣西,、貴州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四季可采,。
『炮制方法』剪去須根,放盆內(nèi),,用清水搶洗,,撈入篩內(nèi),濾干水,,切2分長橫片曬干,。
『用量』3~9克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。
肉蓯蓉
『來源』本品為列當(dāng)科植物肉蓯蓉的干燥帶鱗片的肉質(zhì)莖,。
『常用名』淡大云、大云,、鹽大云,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內(nèi)蒙、寧夏、甘肅等地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春秋季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①取鹽大云,放入清水中,,洗去沙土,,放缸內(nèi)再加清水漂七天,春秋季每天換水1次,,冬季每兩天換水1次,,夏季每天換水2次,以無咸味為止,。取出濾干水分,,切1分厚橫片,曬干,。②取淡大云,,無鹽霜,用清水漂2~3天,,撈入蒸籠內(nèi),,蒸2小時,取出,,涼至八成干,,放缸內(nèi)潤透切片曬干。③甜大云,,洗去泥沙投入缸中用清水漂至1~3天,,每天換水1次,夏天換水兩次,,漂兩天后,,取出用小刀刮去鱗片后再放缸內(nèi)漂1天,到時取出,,涼至八成干,,再放到缸內(nèi),潤透取出切橫片1分厚,,曬干,。為避免肉蓯蓉滑腸致瀉,增強(qiáng)溫腎助陽之功,,每斤藥用黃酒3兩,,拌入藥片內(nèi),潤片刻,,放蒸籠內(nèi)蒸2小時取出,,曬干,。
『用量』6~12克。
『貯存』裝缸內(nèi)加蓋,、防潮,。
鎖陽
『來源』本品為鎖陽科植物鎖陽的干燥肉質(zhì)莖。
『常用名』左羊,。
『產(chǎn)地』內(nèi)蒙,、新疆、甘肅等處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春秋季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取原藥材洗凈泥沙,春冬季用溫水,,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,,撈起濾干水份,投入缸內(nèi),,潤透取出,,切橫片1分厚,曬干,。也可用蒸法,,將藥洗凈,放蒸籠內(nèi),,蒸2小時取出,,切片曬干。
『用量』6~12克,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,防潮。
劉寄奴
『來源』本品為菊科植物奇蒿或玄參科植物陰行草的干燥地上部分,。
『產(chǎn)地』湖南,、江西、湖北等地,。
『采收季節(jié)』秋季采收,。
『炮制方法』去雜草洗凈,春冬季用溫水,,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,撈入筐內(nèi)加蓋濕布次日取出,,切斜片2厘厚曬干,。
『用量』3~9克。
『貯存』裝箱內(nèi)加蓋,,防潮,。
- 標(biāo)簽:
上一篇: 第七章 植物類·根及根莖類
下一篇: 第七章 植物類·葉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