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六章 安神藥
《中藥學(xué)》
凡以鎮(zhèn)靜安神為其主要功效的藥物,,稱為安神藥。
安神藥分為兩類:屬不質(zhì)重的礦石藥及介類藥,,取重則能鎮(zhèn),,重可去怯的作用,為重鎮(zhèn)安神藥,,多用于實癥;屬于植物藥而取其養(yǎng)心滋肝的作用,,為養(yǎng)心安神藥,適用于虛癥,。
本章所介紹的藥物適用于陽氣躁動,,心悸,失眠,,驚癇,,狂妄,煩燥易怒等癥,。如因邪熱熾盛,,須合清降火藥;肝陽上越,須配平肝潛陽藥;對于心血或肝陰不足,,須配滋陰補血藥同用,。
第一節(jié) 重鎮(zhèn)安神藥
重鎮(zhèn)安神藥,用于心神不寧,、躁動不安等癥,。本類藥物有鎮(zhèn)靜安神的功效,能鎮(zhèn)定浮陽,,但不能消除導(dǎo)致浮陽的其它因素,,因此,在應(yīng)用時應(yīng)考慮配伍適當?shù)乃幬铩?/p>
朱砂
【藥用】本品為三方晶系天然的辰砂礦石,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,微寒。有小毒,。入心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重鎮(zhèn)安神,解毒,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神志不安,心悸怔忡,,失眠,,驚癇等癥
朱砂能鎮(zhèn)定心神,適用于各種神志不安的病癥,。如心火亢盛,、心煩不寐,可配合清心安神的黃連,、磁石等藥同用;如高熱神昏,,可配清熱、開竅的牛黃,、麝香等同用;如痰熱驚癇,,可配豁痰定驚的天竺黃、膽南星等同用;如血虛心悸,、失眠,,可配養(yǎng)血安神的丹參、地黃,、當歸,、柏子仁等同用。由此可見,,朱砂隨不同配伍能用于實熱血虛等病癥,,無不取其重鎮(zhèn)安神的作用。
2.用于瘡毒腫痛,,口舌生瘡,,咽喉腫痛等癥。
朱砂外用具有解毒功能,,與雄黃、山慈菇,、麝香,、千金子等配伍,外涂治瘡毒腫痛;與冰片,、硼砂,、玄明粉等吹喉,治療口舌生瘡,、咽喉腫痛等癥,。
【處方用名】朱砂、朱砂,、丹砂,、辰砂,、飛朱砂(研末,水飛后用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每次吞服一分至三分,,多入丸散劑,。或拌其它藥物,,入湯劑煎服,。外用適量。
【按語】1.朱砂原名丹砂,,始載于《本經(jīng)》,。前人因受方土煉丹的影響,故在記述本品時,,往往夸大它的功效,,甚至有迷信的色彩。根據(jù)臨床實踐,,朱砂有安神及解毒兩種功效,,內(nèi)服主要用以鎮(zhèn)心安神,外用則取其解毒,。
2.凡心悸怔忡,、失眠煩躁、驚癇,、癲狂等癥候,,往往用朱砂以重鎮(zhèn)安神。如朱砂安神丸,、磁朱丸,、牛黃清心丸、安宮牛黃丸,、至寶丹,、紫雪丹等著名成方中均有朱砂,都是取它鎮(zhèn)心安神的功效,。
3.本品不可過量服用或持續(xù)服用,,以防汞中毒。不可火煅,,因見火后則析出水銀,,有劇毒。
【方劑舉例】朱砂安神丸《蘭室秘藏》:朱砂,、黃連,、甘草、生地黃,、當歸,。治心血虛,,驚悸怔忡,失眠,。
磁石
【藥用】本品為等軸晶系天然的磁鐵礦石,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辛、寒,。入肝,、腎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重鎮(zhèn)安神,,納氣平喘,,益腎潛陽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神志不安,,心悸征忡,,失眠,驚癇等癥
磁石重鎮(zhèn)安神,,且有益腎平肝的功能,,常與朱砂配合應(yīng)用,以治各種心神不安的病癥,。
2.用于腎虛氣喘,。
磁石有益腎鎮(zhèn)納的功,故適用于腎虛不能納氣引起的虛喘病癥,,可以配合熟地,、五味子等藥同用。
3.用于頭暈?zāi)垦?,眼目昏糊,,耳鳴耳聾等癥。
磁石有平肝潛陽之功,,故對肝腎陰虛,、浮陽上越引起的頭暉目眩等癥,可配合龍骨,、牡蠣等藥同用;如果腎虛目視不明,,磁石又能養(yǎng)腎明目,可配朱砂,、六曲等同用;對于腎虛引起的耳鳴,、耳聾等癥,,由于磁石有養(yǎng)腎之功,,故為臨床所常用,常與熟地黃,、山茱萸,、五味子等配伍應(yīng)用,。
【處方用名】靈磁石、活磁石(生用,,以有吸鐵能力者為佳),、呆磁石(生用,失去吸鐵能力者,,功力較差),、煅磁石(將磁石放烈火中煅燒,趁熱放醋中淬之,,質(zhì)地松脆,,便于研末制丸散用。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五錢至一兩,,先煎,。
【按語】1.磁石功能重鎮(zhèn)安神、潛陽納氣,,主要用于腎虛肝旺的癥候,。腎開竅于耳,腎虛則耳不聰,,且不能攝納肺氣而致喘逆,。肝開竅于目,肝陰不足則肝陽上越而致眼目昏眩;肝火上亢又往往上擾心火而玫心神不安,。前人說它能“墜炎上之火以定志,,引肺臟之氣以入腎”,無非是說明它有鎮(zhèn)降潛納的功效,。
2.磁石與朱砂相比較,,重鎮(zhèn)安神之功雖不如朱砂,但它能潛陽納氣,,卻是朱砂所沒有的,。
【方劑舉例】磁朱丸《千金方》:磁石、辰砂,、六曲,。治眼目昏暗。
龍骨(附:龍齒)
【藥用】本品為古代多種哺乳動物(包括象,、犀牛,、馬、駱駝,、羚羊等)骨胳的化石,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、澀,,平,。入心,、肝、腎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重鎮(zhèn)安神,,平降肝陽,收斂固澀,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神志不安,,失眠,驚癇,,癲狂等癥
龍骨功能重鎮(zhèn)安神,,為臨床所常用,用治神志不安,,失眠,、驚癇等癥,常與酸棗仁,、茯苓,、遠志等同用。
2.用于虛陽上越,、頭暈?zāi)垦5劝Y,。
龍骨又適用于肝陰不足、虛陽上越所引起的頭目昏花等癥,,可配牡蠣,、白芍等同用,有平肝益陰,、潛斂浮陽的功效,。
3.用于遺精,崩漏,,虛汗,,泄瀉,帶下等癥,。
龍骨有收澀之功,,應(yīng)用比較廣泛,可治療多種體虛滑脫的病癥,。如用治崩漏,、帶下,常與牡蠣,、烏賊骨等配合應(yīng)用;如用于表虛自汗,,又可配黃蓍、白芍等同用;如屬大汗亡陽,又能與附子,、人參、牡蠣等同用,。
本品外用,,又可斂瘡生肌。
【處方用名】生龍骨,、花龍骨(生用,,主要用以安神、平肝),、龍骨(用,,用以收澀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五錢至一兩,生用者須先煎,。
【附藥】龍齒:為古代大型哺乳動物如象,、犀牛、三趾馬等的牙齒骨骼化石,。性味澀涼,。功能鎮(zhèn)驚安神。適用于驚癇,、心悸等癥,。用量與用法與龍骨相同。
【按語】1.龍骨與朱砂,、磁石雖都有重鎮(zhèn)安神的功效,,但龍骨重鎮(zhèn)安神之功不如朱砂、磁石,,收斂固澀卻是它的特長,。故在臨床上常與牡蠣配伍,用以收澀固脫,、潛斂浮陽,。
2.龍骨與龍齒相比,也各有特點,,龍齒善能鎮(zhèn)驚安神,,而固下澀精之功不足;龍骨的作用正與它相反。
【方劑舉例】金鎮(zhèn)固精丸(錄自《醫(yī)方集解》):龍骨,、牡蠣,、沙苑子、芡實,、蓮須,、蓮肉。治遺精滑泄。
牡蠣
【藥用】本品為牡蠣科動物長牡蠣及同屬動物的貝殼,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咸,、澀,微寒,。入肝,、膽、腎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重鎮(zhèn)安神,,平肝潛陽,收斂固澀,,軟堅散結(jié),,制酸止痛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神志不安,,心悸怔忡,,失眠等癥。
牡蠣能重鎮(zhèn)安神,,臨床用于神志不安,、心悸、失眠等癥,,常與龍骨等配合應(yīng)用,。
2.用于肝陽上亢、頭暈?zāi)垦?,以及肝風(fēng)內(nèi)動,、驚癇、四肢抽搐等癥,。
牡蠣有養(yǎng)陰潛陽作用,,故適用于肝陰不足、肝陽上亢之癥,,往往配伍珍珠母,、鉤藤等同用;對邪熱傷陰、虛風(fēng)內(nèi)動,,又可配伍龜板,、鱉甲等同用,有養(yǎng)陰息風(fēng)的功效,。
3.用于遺精,,崩漏,虛汗,,泄瀉,,帶下等癥,。
牡蠣又具有良好的收澀作用,對體虛滑脫之癥,,常與龍骨配伍應(yīng)用,。
4.用于瘰瘍,癭瘤等癥
牡蠣軟堅化痰以消散結(jié)核,,故常與玄參,、貝母、夏枯草等配合,,治療瘰瘍、癭瘤等癥,。
5.用于胃痛泛酸
牡蠣制酸以除痛,,為近時所常用,適用于胃痛泛酸的病癥,。
【處方用名】生牡蠣(生用,,用以安神、平肝),、牡蠣(用,,用以收澀、軟堅,、制酸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五錢至一兩,,生用宜先煎。
【按語】牡蠣與龍骨的功用相近,,用生重鎮(zhèn)平肝,,用收斂固澀,故在臨床上龍,、牡兩藥,,往往同用。但龍骨重鎮(zhèn)安神,,功勝牡蠣;而牡蠣又能軟堅散結(jié),,則是它的特點。
【方劑舉例】清帶湯《衷中參西錄》:牡蠣,、龍骨,、山藥、烏賊骨,、茜草,。治赤白帶下。
琥珀
【藥用】本品為古代松樹,、楓樹等滲出的樹脂,,埋于地層下,,經(jīng)久而成的化石樣物質(zhì)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,平,。入心、肝,、膀胱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鎮(zhèn)驚安神,利水通淋,,活血化瘀,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驚風(fēng),癲癇,,驚悸,,失眠等癥。
本品有鎮(zhèn)驚安神的功效,,治療驚風(fēng),、癲癇,可與朱砂,、全蝎,、麥冬等配合應(yīng)用;治療驚悸不安、失眠等癥,,可與夜交藤,、酸棗仁、合歡花,、朱砂,、茯苓等配伍應(yīng)用。
2.用于小便癃閉,、血淋等癥,。
本品既能利水通淋,又能活血化瘀,,故適用于小便癃閉,、血淋等癥,可與車前子,、木通等藥配合應(yīng)用,。
3.用于氣滯血瘀、月經(jīng)不通等癥,。
本品具有活血通經(jīng),、化瘀破癥之功,對經(jīng)閉不通,、癥瘕疼痛等癥,,可與三棱,、沒藥、玄胡索,、大黃等藥配伍應(yīng)用,。
【處方用名】血珀、琥珀,、琥珀屑,。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三分至五分,研粉,,沖服,。不入煎劑。
【方劑舉例】琥珀抱龍丸《活幼心書》:琥珀,、天竺黃,、雄黃、朱砂,、金箔,、人參,、檀香,、茯苓、甘草,、枳實,、山藥、膽南星,。治小兒急驚體質(zhì)虛弱者,。
珍珠(附:珍珠母)
【藥用】本品為軟件動物真珠貝科及蚌科多種貝所分泌的真珠質(zhì)包圍異物并日益增大而成的圓粒狀物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、咸,,寒。入肝,、心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鎮(zhèn)心定驚,清肝除翳,,清熱解毒,,收斂生肌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驚悸,,癲癇,,驚風(fēng)等癥。
本品能清心經(jīng)之熱而有鎮(zhèn)心安神之功,,故對驚悸,、癲癇,、驚風(fēng)等癥,常與龍骨,、牡蠣,、朱砂、天竺黃,、膽南星等藥配合應(yīng)用,。
2.用于目赤翳障,咽喉腫痛等癥,。
珍珠又能清肝火而養(yǎng)肝陰,,故內(nèi)服可用于肝虛有熱的目赤翳障;但現(xiàn)在臨床上多作外用,以本品配合琥珀,、石決明,、冰片等藥,研細末點眼,,以消翳障,。本品又能清熱解毒,治療咽喉腫痛潰爛,,可配合牛黃,、青黛、冰片,、象牙屑等藥,,研末吹喉。
3.用于潰瘍瘡面久愈合,。
本品有較好的收斂生肌作用,,對潰瘍久不愈合,可單用珍珠粉外敷患處,,也可配爐甘石,、龍骨、赤石脂,、血竭,、象皮等同用。
【處方用名】真珠,、珍珠,、濂珠(研粉用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一分至三分,研末吞服,。不入煎劑,。外用適量。
【附藥】珍珠母:為真珠貝及蚌科多種貝的貝殼,。性味咸甘寒,。功能平肝潛陽,,明目,安神,。適用于肝陽上亢,、眩暈耳鳴,目翳,,驚癇,,失眠等癥。一般用量為五錢至一兩,,先煎,。
【方劑舉例】真珍散《證治準繩》:真珠、青葙子,、黃芩,、人參、甘菊花,、石決明,、芎藭、甘草,。治眼生翳膜,,赤澀疼痛。
第二節(jié) 養(yǎng)心安神藥
養(yǎng)心安神藥具有養(yǎng)心益陰,、安神定志等功效,,臨床上長用于陰血不足所致的心悸,、失眠等癥,。
酸棗仁
【藥用】本品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成熟種子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、酸,,平。入心,、脾,、肝、膽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養(yǎng)心安神,,益陰斂汗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虛煩失眠,,心悸怔忡等癥,。
酸棗仁養(yǎng)陰血、益心肝,、安定心神,,主要用于血虛不能養(yǎng)心或虛火上炎出現(xiàn)的心悸失眠等癥,,往往與茯苓、柏子仁,、丹參,、熟地等同用。
2.用于虛汗,。
酸棗仁有收斂止汗的功能,,治虛汗可與牡蠣、浮小麥等同用,。
【處方用名】炒棗仁(炒微焦用用時打碎),、生棗仁(生用,用時打碎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三錢至五錢,,煎服,。近來臨床取棗仁研末或研末后制成丸劑,每次吞服五分,。如果用治失眠,,可以在臨睡前吞服。
【按語】1.酸棗仁味酸性平,,功能養(yǎng)心益肝,,為治虛煩不眠的要藥。除漢代《金匱要略》的酸棗仁湯以本品為主藥外,,宋代《濟生方》的歸脾湯,,也以酸棗仁配合人參、黃耆,、白朮,、當歸、龍眼肉等補氣養(yǎng)血藥,,以治氣血不足,,心脾兩虧、驚悸失眠,、體倦汗出等癥,。
2.前人有“熟用治不眠,生用治好眠”之說,,經(jīng)臨床實踐,,本品不論生用或炒用,都有良好的鎮(zhèn)靜催眠功效,,用治失眠并無不良作用,。
【方劑舉例】酸棗仁湯《金匱要略》:酸棗仁、甘草、知母,、茯苓,、芎藭。治虛煩不得眠及盜汗,。
柏子仁
【藥用】本品為柏科植物側(cè)柏的種仁,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、辛,,平,。入心、肝,、腎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養(yǎng)心安神,潤腸通便,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虛煩失眼,、心悸怔忡等癥。
柏子仁滋養(yǎng)陰血,,功能養(yǎng)心安神,,常與酸棗仁、生地等藥治療血不養(yǎng)心,、虛煩不眠之癥,。
2.用于腸燥便秘。
柏子仁質(zhì)地滋潤,,有潤腸之功,,故可用于陰虛、年老,、產(chǎn)后等腸燥便秘之癥,,臨床多配合大麻仁、胡桃肉等同用,。
【處方用名】柏子仁(用時打碎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三錢至五錢,,煎服,。
【方劑舉例】養(yǎng)心湯《證治準繩》:柏子仁,、酸棗仁、遠志,、五味子,、當歸、川芎,、人參,、茯苓、黃耆,、茯神,、肉桂,、半夏曲、甘草,。治心血不足,,怔忡驚悸。
遠志
【藥用】本品為遠志科植物遠志的根皮,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苦,、辛,溫,、入肺,、心、腎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安神,,袪痰,消癰,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痰迷神昏,,驚悸,失眠等癥,。
遠志能豁痰開竅,,對于痰迷神昏,常與菖蒲,、郁金等同用;又能寧心安神,,對于失眠、驚悸,,常與棗仁,、茯苓等同用。
2.用于咳嗽痰多,。
遠志能促使痰涎排出,,以治咳嗽、咯痰不爽,,常與杏仁,、貝母、紫苑等同用,。
此外,,本品還可用治瘡癰初起,用遠志五錢至一兩,,隔水蒸軟,,加少量黃酒,搗爛外敷患處,有消癰之功,。
【處方用名】炙遠志,、遠志肉、遠志筒(用甘草湯浸泡,,微火煮至湯吸盡,,趁熱抽去木心,再用麩皮炒黃應(yīng)用,。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一錢至一錢五分煎服,。外用適量。
【方劑舉例】定志丸《千金方》:遠志,、菖莆,、人參、茯苓,。治精神不安,。
夜交藤
【藥用】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莖藤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,平,。入心、肝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養(yǎng)心安神,,養(yǎng)血通絡(luò),止癢,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虛煩失眠,。
夜交藤具有養(yǎng)血安神作用,以用于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為主,,常與合歡皮相須配合,,也可與棗仁、柏子仁,、遠志等同用,。
2.用于周身酸痛。
夜交藤既有養(yǎng)血作用,,還可通利經(jīng)絡(luò),,治血虛周身酸痛,可配合當歸,、地黃,、雞血藤、絡(luò)石藤等同用,。
3.用于皮膚癢。
夜交藤煎湯外洗治皮膚癢疹,有一定止癢作用,。
【處方用名】夜交藤,、首烏藤(洗凈,曬干,,切碎用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五錢至一兩,,煎服。外用適量,。
合歡皮(附:合歡花)
【藥用】本品為豆科植物合歡的樹皮,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平,。入心,、脾、肺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安神,,活血,消癰腫,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1.用于心煩失眠,。
合歡皮有安神作用,用以治療心煩失眠,,常與柏子仁,、夜交藤等藥配伍應(yīng)用。
2.用于跌打損傷,、骨折疼痛等癥,。
本品有活血止痛作用,適用于跌打損傷,、骨折疼痛等癥,,可配當歸、川芎,、赤芍,、桃仁等同用。
3.用于肺癰,,瘡腫等癥,。
本品配合魚腥草、冬瓜子,、桃仁等同用,。
【處方用名】合歡皮(洗凈,曬干,,切片用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三錢至五錢,,煎服,。外用適量。
【附藥】合歡花:即合歡的花蕾,。又叫夜合花,。功能安神,理氣解郁,。適用于失眠,,胸中郁悶,胃口不好等癥,。一般用量為一錢至三錢,,煎服。
小麥
【藥用】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小麥的果實,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,平。入心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養(yǎng)心安神,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用于神志不寧,失眠等癥,。
本品善于養(yǎng)心以寧神志,,對于神志失常以及夜寐不安等心神不寧之癥,常常配合炙甘草,、大棗等藥同用,,有養(yǎng)心安神作用。
【處方用名】小麥,、淮小麥(曬干用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五錢至一兩,,煎服。
【方劑舉例】甘麥大棗湯《金匱要略》:甘草,、小麥,、大棗。治臟躁,,常悲傷欲哭,,精神恍惚,不能自主,,煩躁不安等,。
秫米
【藥用】本品為禾植物粟的干燥種子。
【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,微寒,。入肺、大腸經(jīng),。
【功效】和胃安眠,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用于夜寐不安,。
本品有和胃安眠作用,主要用于脾胃虛弱,,或胃失安和引起的夜寐不安,,即所謂“胃不和則臥不安”之癥,,常配半夏同用,。
【處方用名】北秫米(曬干用)
【一般用量與用法】三錢至五錢,煎服,。包煎,。
【方劑舉例】半夏秫米湯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:半夏、秫米,。治胃不和,,夜不得眠。
安神藥應(yīng)用注意事項
一,、安神藥種重鎮(zhèn)安神藥和滋養(yǎng)安神藥,。臨床一般應(yīng)用滋養(yǎng)安神藥用于虛癥,重鎮(zhèn)安神藥用于實癥,。但為了加強安神作用,,虛煩失眠、心悸等癥,,也每配用重鎮(zhèn)安神藥,。
二、神志不安有熱擾心神,、肝火亢盛,、痰熱擾心、陰血不能養(yǎng)心等不同病因,,應(yīng)根據(jù)不同病因配用不同有關(guān)藥物,,以達標本兼治目的,如清泄心火或肝火,,清熱化痰,,養(yǎng)陰補血等。
三,、礦石,、介殼類的安神藥物,質(zhì)地沉重,,研粉服用,,易損胃氣,不宜多服久服,,脾胃虛弱者更須慎用,。
四,、朱砂有毒,琥珀入煎易于結(jié)塊,,遠志能引起惡心嘔吐,,均應(yīng)注意用量用法。
其它具有安神功效的藥物
1.養(yǎng)心安神:蓮子(收澀藥)
2.養(yǎng)血安神:大棗(補虛藥)
3.寧心安神:茯苓(利水滲濕藥),、人參(補虛藥),、五味子(收澀藥)
- 標簽:
上一篇: 第十五章 平肝息風(fēng)藥
下一篇: 第十七章 補虛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