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痛
《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》
證,。本癥可見于西醫(yī)的內(nèi)、外,、婦科及神經(jīng)科多種疾病,,是老年人常見的病癥,其發(fā)生的原因較為復雜,,甚至是多方面的,,其中除了老年人因長期的腰椎活動量及負荷過大,、脊柱姿勢不正等原因外,內(nèi)分泌功能紊亂,、體型改變等隨年齡發(fā)生的變化都可促成腰肌及脊柱的病變而產(chǎn)生腰痛,。常見的腰痛原因除前面已述的腰椎骨質(zhì)增生外,還有腰肌勞損,、骨質(zhì)疏松癥,、老年肥胖癥以及慢性纖維織炎等。但必須排除某些內(nèi)臟疾病(如慢性腎盂腎炎,、腎結(jié)石,、消化性潰瘍、胰腺癌等)引起的腰痛,。
本病屬于中醫(yī)學的“腰痛”,、“痹痛”、“腎虧”的范疇,。從病機上多因外感風寒或濕熱之邪,,阻滯經(jīng)絡(luò);或跌仆外傷,氣血阻滯;或腎虧體虛,,筋脈失養(yǎng)而成,。因用力不當,操勞過度所產(chǎn)生的有稱為“閃腰”或“岔氣”的,。
主癥
臨床上要首先確定腰痛的病因,。如由于腰椎骨質(zhì)增生的則有病變椎體有壓痛、腰肌痙攣,、疼痛,、勞累或受涼后加重;有時可有沿坐骨神經(jīng)處肌肉酸脹、痹痛,、且與體位有關(guān),。如由于腰肌勞損所致,可追查出外傷史,,如為急性的腰肌表現(xiàn)為一側(cè)或雙側(cè)劇烈性疼痛,,髂后上棘的內(nèi)側(cè)及第四五腰椎旁有壓痛并伴肌肉痙攣,可伴發(fā)反射性腿痛,,但無坐骨神經(jīng)痛的體征,。慢性腰肌勞損可由于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所致的后遺癥,也可因持續(xù)彎腰勞動引起,,臨床特點為慢性間歇性或持續(xù)性腰肌周圍酸痛,。勞累時疼痛加重,休息后好轉(zhuǎn),,痛不劇烈,,但可持續(xù)數(shù)月甚至數(shù)年之久,。纖組織炎好發(fā)部位為腰背、頸,、肩和胸部,,起病可緩可急,主要癥狀為局部疼痛,、肌肉痙攣和運動障礙,,患部有局限性壓痛,有些病人可捫及纖維織炎的痛性或無痛性結(jié)節(jié),。病變在腰部則產(chǎn)生腰背痛,,腰部僵硬感,彎腰困難,,常于清晨發(fā)生,,活動后,疼痛減輕,。
病因病機
本病屬于“痹痛”,,病位在腰,故病久不愈,,也可屬于“腎虛”,。其發(fā)病的機轉(zhuǎn),按中醫(yī)的理論“風寒濕三氣雜至,,合而為痹也”即痹癥的產(chǎn)生是由風寒濕三氣雜合侵襲人體,,造成經(jīng)絡(luò)氣血阻滯不暢通,不通則痛,。由于人體稟賦素質(zhì)不同,,陰陽盛衰的情況各異,加之感受外邪陰陽屬性的區(qū)別,,決定了機體會有不同反應(yīng)和癥侯轉(zhuǎn)歸的不同,。如病人素體陽氣不足,陰氣偏盛,,則陰寒內(nèi)生,,若感受寒邪(或風濕寒邪),多從陰化寒,,成為寒痹,。相反,如素體陽盛之人,,陰精不足,,則內(nèi)有郁熱,即使感受風寒濕邪,,也可以從陽化熱,,往往發(fā)生熱痹或濕熱痹癥。不論風,、寒,、濕、熱那種外邪停滯經(jīng)脈,,時間漸久,,皆可導致氣血凝澀或氣血壅滯,致營衛(wèi)失調(diào),,津液停聚,,輒易變生痰濁,與氣血交阻形成痰瘀,,局部患處則可呈腫塊,、條索,每因陰寒天氣或食用寒濕或生痰之品,,局部腫痛加重,。
腰痹癥如能得到正確治療,病邪得以驅(qū)除,,正氣漸復,,則痹癥的病理過程終止,而獲康復,。但若患痹日久不愈,,病邪稽留不去,正氣日漸衰弱,,加之外邪反復重感,,則病勢由表入里;內(nèi)舍臟腑,腰為腎腑,,首先受累,,則為腎虛腰痛矣。故腎痛痹癥有虛有實,,有虛實兼見者,,必須辨別清楚。
辨證施治
本病首當辨別虛實寒熱,,大抵初發(fā)者多屬外感風,、寒、濕邪所致,,也有風寒與寒濕混合侵襲機體,,或風、寒、濕郁面化熱成為風濕熱,,或濕熱合邪者,,均需審其病邪所屬,治以祛邪通絡(luò)為主,。病期日久,,或慢性反復發(fā)作者,多屬正氣或腎氣虧損,,應(yīng)根據(jù)病癥表現(xiàn),,給予補益腎氣或理氣通絡(luò)。如有痰瘀,、血瘀者則兼以蠲痰化瘀之法治之,。
1.風濕腰痛
主證:腰背拘急疼痛,難以轉(zhuǎn)側(cè),,或走竄不定,,痛引腿足,天氣變冷時疼痛加重,,苔薄白,,脈浮。
治法:祛風勝濕,。
選方:羌活勝濕湯(《內(nèi)外傷辨惑論》)加減,。
藥物:羌活10g、防風9g,、秦艽10g,、木瓜12g、川斷20g,、川牛膝20g,、海風藤15g、桑枝30g,。
加減:如病久邪阻經(jīng)絡(luò),,氣血不暢,加雞血藤30g,、當歸15g,、丹參20g;氣虛者,加黃芪30g,、黨參20g,。
2.寒濕腰痛
主證:腰部冷痛重著,轉(zhuǎn)側(cè)不利,,陰雨天疼痛加重,,苔白膩,,脈沉遲。
治法:散寒祛濕,,溫通經(jīng)絡(luò),。
選方:甘姜苓術(shù)湯(《金匱要略》)加減。
藥物:干姜15g,、茯苓25g,、白術(shù)20g,、桂枝10g,、白芷10g、麻黃9g,、羌活10g,、川斷20g、杜仲20g,、川牛膝15g,。
加減:如寒邪偏勝,腰冷痛,,拘急者,,加制川烏6g;若濕邪偏勝,腰痛而沉重,,苔厚膩者,,加蒼術(shù)12g、薏仁30g,、車前子18g;若久痛不愈,,傷及腎陽,兼見腰膝酸軟,,脈沉乏力,,加巴戟天15g、淫羊藿10g,、肉蓯蓉10g,。
3.濕熱腰痛
主證:腰部酸痛,熱天或雨濕天氣癥狀加重,,活動后酸痛減輕,,小便短赤,苔黃膩,,脈濡數(shù),。
治法:清熱利濕,舒筋活絡(luò),。
選方:四妙丸(《成方便讀》)加味,。
藥物:蒼術(shù)12g、黃柏10g、川牛膝30g,、薏仁30g,、木瓜12g、防杞10g,、絡(luò)石藤15g,、木通9g,澤瀉10g,。
加減:如熱邪偏勝,,見舌紅、口渴者,,加銀花藤30g,、梔子10g、黃芩10g;如濕邪偏勝,,見舌苔白膩,、四肢困倦者,加木香6g,、藿香10g,、法半夏10g;如熱盛傷陰者,加女貞子15g,、旱蓮草30g,、沙參30g。
4.瘀血腰痛
主證:腰痛較劇,,如錐如刺,,痛有定處而拒按,日輕夜重,,俯仰不便,,轉(zhuǎn)側(cè)受限。舌紫暗,,或有瘀班,,脈澀?;蛴型鈧?。
治法:活血化瘀,理氣止痛,。
選方:身痛逐瘀湯(《醫(yī)林改錯》)加減,。
藥物:桃仁12g、紅花15g,、當歸30g,、川芎15g,、制沒藥9g、五靈脂9g,、川牛膝30g,、香附15g、土鱉9g,。
加減:如兼腎虛者,,加川斷25g、杜仲20g,、狗脊18g;兼氣虛者,,加黃芪50g、黨參30g,、白術(shù)10g,。
5.腎虛腰痛
主證:腰痛酸軟,喜按喜揉,,腿膝無力,遇勞更甚,,臥則減輕,。
偏陽虛者,面色?白,,手足不溫,,舌淡,脈沉細,。偏陰虛者,,口燥咽干,手足心熱,,舌紅少苔,,脈細數(shù)。
治法:陽虛者,,溫補腎陽;陰虛者,,滋補腎陰。
選方:陽虛者,,右歸丸(《景岳全書》)加減;陰虛者,,左歸丸(《景岳全書》)加減。
藥物:右歸丸,。
熟地18g,、山藥20g、山萸肉18g,、杞子15g,、杜仲25g,、菟絲子18g、川斷20g,、狗脊20g,、懷牛膝18g、淫羊藿10g,、肉桂6g,。
加減:如腎虛日久,脾氣亦虛,,兼見氣短聲低,,食少便溏者,加黃芪50g,、黨參30g,、白術(shù)15g。
左歸丸,。
山萸肉20g,、生地18g、杞子18g,、龜板膠20g(烊化),、菟絲子15g、玉竹18g,、知母12g,、杜仲20g、狗脊20g,。
加減:如虛火甚者,,加黃柏12g、地骨皮30g;失眠多夢加夜交藤30g,、合歡皮30g,。
康復調(diào)理
腰為腎之府,老年腰痛腎虛多見,,但不可忽視外感風寒諸邪的侵犯,,同時勞累閃傷以及用力不當,也可誘發(fā)或加重病情發(fā)生,,故老人應(yīng)常保溫御寒以及注意保護腰部,,勿使受傷。一旦感受外邪則應(yīng)積極治療,,防止病邪內(nèi)傳,,病情嚴重者應(yīng)臥床休息。有時受外邪后宿疾加重而無明顯外感癥狀者,,可在補益之中加疏風散寒的藥物,。
邪氣久羈,,不僅耗傷氣血,還可使絡(luò)脈瘀滯不通,,故在治療時應(yīng)適當加通絡(luò)活血養(yǎng)血之品,。平時可做自我按摩,市面上出售的按摩器很多,,可擇其優(yōu)良者使用,。打太極拳對腰肌的恢復與保健有好處,可經(jīng)常操練,。經(jīng)常用熱水洗擦腰部或以炒熱砂敷之亦有良好作用,。
對于老年人的腰痛,除治療病因外,,還應(yīng)著重在每天鍛煉腰,、髖、膝等關(guān)節(jié)功能,,以及增強腰,、臀、腿等部的肌肉力量,,以促進腰病的恢復與防止復發(fā),。下面介紹一種體操方法,對腰痛的康復與保健,,都有良好作用。
1.彎腰攀足
(1)預備姿勢:分腿直立,,與肩同寬,。
(2)動作:當上身前彎時兩上肢由后方劃圓圈至前下方攀足,而后起立,,再彎腰攀足,,再起立,做4~8拍,。
(3)注意事項:當彎腰攀足時,,兩下肢不要彎曲。初練功者彎腰攀足,,手攀足有困難,,練久自然可攀足。
(4)感覺:當手指接近足背時,,臀部,、大腿肌肉有酸脹感,放射至小腿,,起立后即消失,。
2.輪狀轉(zhuǎn)腰
(1)預備姿勢:分腿直立,,左腿旁開一步。
(2)動作:騎馬蹲襠式,,上身下彎,,兩手隨腰先順時針轉(zhuǎn)動。兩手轉(zhuǎn)至左側(cè)時上身盡力向左;兩手轉(zhuǎn)至上方時,,上身盡力后仰,,兩手轉(zhuǎn)至右側(cè)時,上身盡量向右,,雙手轉(zhuǎn)至下方時,,上身盡量下彎,再做逆時針轉(zhuǎn)腰,,動作同上,,方向相反,各做4~8拍,。
(3)注意事項:當轉(zhuǎn)腰時動作要求上,、下、左,、右協(xié)調(diào),,動作均勻、緩慢,,幅度盡量要大,。大腿蹲直,兩手距離約0.33米,,始終保持一致,。
(4)感覺:當轉(zhuǎn)腰時腰部、臀部和下肢有酸脹感,,停練后即感舒適,。
3.前俯后仰
(1)預備姿勢:立正,左腳旁開一步,,兩手下垂,。
(2)動作:上身前彎時,兩上肢交叉于小腹,,吸氣,,上身起立后仰時呼氣,兩上肢由下向上劃弧伸直,,做4~8拍,。
(3)注意事項:上身前彎時,兩上肢自然交叉于小腹,,要全身放松,,上身后仰時要舒展兩上肢向上伸出,,眼看天空。
(4)感覺:上身后仰時,,肩,、背、髖,、大腿有酸脹感覺,,停練后即感舒適。
4.托天柱地
(1)預備姿勢:立正站直,,兩手下垂,。
(2)動作:兩臂由兩側(cè)上舉至頭頂,手指交叉,,掌心向上,,向上托兩次,而后彎腰,,同時交叉的兩臂亦隨之下落于下肢前,,掌心向下柱地兩次,然后身體直立,,還原成預備姿勢,,做4~8拍。
(3)注意事項:當兩手上托時,,眼看天空,。兩手柱地時,眼看后方,。兩腿站立,,全身放松,動作進行緩慢,。
(4)感覺:背、腰,、臀,、大腿部肌肉有酸脹感,停練后即感舒適,。
飲食調(diào)治
老年人腰痛應(yīng)根據(jù)病因不同,,辨證施膳,外感腰痛須用行散祛邪法,,而行散之品易傷津,,故宜多飲湯汁稀粥之類。腎虛勞傷者,,當用味厚滋補之品,,但若兼寒,、兼濕,為防其滋膩礙胃,,應(yīng)在膳中配以消導,、健運、通順之品,,如萊菔子,、白菜、山楂,、麥芽,、生姜等。
1.蔥白粥
用糯米60g,、生姜5片,,搗爛,入連須蔥5莖,,加真米醋5ml,,趁熱飲用,溫復取汗,。
適用于風濕腰痛或寒濕腰痛,。
2.胡椒樹根燉蛇肉
胡椒樹根100g、烏蛇肉250g,、黃酒,、蔥、姜,、花椒,、鹽各適量。將胡椒樹根洗凈,,切成3cm的段,。將蛇剖腹,除去內(nèi)臟洗凈,,切成2cm長的段,。將蛇肉、胡椒樹根放入鍋內(nèi),、加蔥,、姜、鹽,、黃酒,、清水適量,文火熬至蛇肉熟透即成。
本品功能舒筋活絡(luò),,祛寒除濕,。適用于風寒濕腰痛。
3.五加皮醪
五加皮50g,、糯米500g,。先將五加皮洗凈,加水適量泡透,,煎煮,,每30分鐘取煎液1次,共取2次,。再將煎液與糯米共同燒煮,,做成糯米干飯,待冷加酒和粬適量攪勻,,發(fā)酵為酒釀,,每日隨量佐餐食用。
本品功能祛寒除濕,,通絡(luò)止痛,。適用于風寒濕腰痛,有心腦血管病者慎用,。
4.清燉烏蛇
烏蛇1條,,肉桂5克,姜,、蔥,、黃酒、鹽各適量,。將烏蛇去皮及內(nèi)臟,,洗凈后切成段,放入砂鍋內(nèi),,加蔥,、姜、黃酒,、清水適量,,用文火燉至熟透,再加鹽即成,。
本品有祛寒除濕通絡(luò)之功效。對風寒濕所致新久腰痛均宜,。
5.赤小豆滑石湯
赤小豆50克,,滑石(布包)15g、北粳米20g、水500ml,,白糖適量,。每次取赤小豆50g,放水約500ml,,光煮赤小豆熟爛時,,將滑石(布包)、粳米放入赤小豆湯內(nèi),,共煮為稀粥,,將滑石袋取出,入白糖適量,,早晚溫服,。
本品有健脾祛濕作用,對濕熱腰痛者效佳,。
6.茯苓粳米粥
茯苓30g(研末),,粳末30~60g。先將粳米煮粥,,半熟時加入茯苓末,,和勻后煮至米熟,空腹食用,。
本品功用同上方,。
7.桃仁粥
生桃仁15g、粳米50g,、紅糖適量,。取桃仁搗爛,加水浸泡,,研汁去渣;將粳米入砂鍋內(nèi),,加水450ml,用文水煮成稀薄粥,,加紅糖適量,,可食用。用于瘀血腰痛輕癥,。
8.當歸牛肉湯
當歸10g,、川芎15g、生山楂15g,、鮮牛肉50g,。先將當歸、川芎入砂鍋文火煮20分鐘,,取藥汁,,加水至600ml,,再將牛肉(切成丁)、山楂(切片)用文火煮至牛肉烯爛后,,入姜,、蔥、鹽少許,,趁熱食肉喝湯,。10天為一療程。適用于體弱之瘀血型腰痛患者,。
9.豬腰煲杜仲
每次可用杜仲15~30g,,豬腎1個,煲湯服食,,適用于腎虛腰痛,。
10.狗肉粥
狗肉250g、粳米100g,、姜,、鹽少許。將狗肉切成3cm長2cm厚的塊,,姜切成小片狀;粳米淘凈,,狗肉、粳米,、姜,、鹽放入鍋內(nèi),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,。
對腎陽虛,、腰痛綿綿不愈者效佳。發(fā)熱者忌服,。食狗肉時忌吃蒜,、菱、杏仁,、商陸,。
11.萸肉粥
山萸肉15g、糯米50g,、紅糖適量,。以上三品同入砂鍋,加水450ml,,用文火燒至米開粥稠表面有粥油為度,。每日晨起空腹溫熱頓服一次,10天為一療程,。
本品有補益肝腎,,收斂固澀作用,。對陰虛腰痛久服效佳。
12.腎虛腰痛方
羊腎1對,,豬腎1對,狗脊5g,、枸杞葉尖5g,。羊、豬腎部開,,去筋膜,,洗凈,切片,,狗脊去毛,,用荷葉包裹,煨熟(或蒸熟),,分次食用,。
本品主治腎陽虛衰,腰膝冷痛,,筋骨痿弱俯仰不利諸癥,。
防治要點
腰部支撐著軀體的上部,一旦有病痛,,影響著人體的活動與生活,,故平素必須注意保護腰部。操勞過度或用力不當,,均可使腰部受傷,,故應(yīng)防避之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有病,,應(yīng)及早診治,,否則虧損過甚,則難治愈,。日常應(yīng)適當參加體力鍛煉,,特別腰臀膝位鍛煉,以增強腰肌功能,,腰痛自然會減輕,、減少。生活起居有序,、房室有節(jié),,居處防潮、防濕,、防寒;飲食調(diào)配得當保持大便通暢;勿汗出當風,,應(yīng)勤洗滌與曬換被褥等,,均會減少腰痛癥的發(fā)生。此外老年人亦應(yīng)注意不要久坐,、久臥,、經(jīng)常變換體位,以促進血脈流通,。
- 標簽:
- 消化性潰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