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血管意外
《常見中老年疾病防治》
腦血管意外包括腦血栓形成、腦栓塞,、腦溢血,、蛛網(wǎng)膜下腔出血以及高血壓腦病等,是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組疾病,。多以突然發(fā)病,、顏面、肢體癱瘓,、語言不利,、意識喪失、昏迷不醒為特征,。其后遺癥往往纏綿難愈,,喪失生活及風”范圍。
主癥
猝然昏倒,,不省人事,,口舌歪斜;蘇醒后遺留半身不遂,語言蹇塞,。也有僅偏癱失語而無昏仆者,。
病因病機
老年正氣虧虛,腎元不固,,根本動搖,,加之喜怒不節(jié),飲食多進肥甘厚味,,痰熱滯氣,,化火生風,上沖腦府,,心神昏冒,,遂猝倒無知;或因氣血素虛,勞倦內(nèi)傷,,元氣無力運血,,氣血凝滯于經(jīng)絡(luò),,而偏癱、舌蹇之癥遂作,。
辨證施治
根據(jù)不同臨床表現(xiàn),,可分為急性期與后遺癥期辨證論治。
急性期有陽閉,、陰閉,、厥脫的不同,后遺癥期則多見陰虛陽亢證及氣虛血瘀證,。
1.陽閉
主證:猝然昏仆,,口舌歪斜,面赤,,身熱,,煩躁,半身不遂,,肢體強硬拘急或顫抖,,抽搐,痰涎上涌,,聲如曳鋸,,嘔吐,腹?jié)M,,大便干結(jié),,舌質(zhì)紅,苔黃膩或黃燥,,脈弦勁有力,。
治法:開竅醒神,熄風化痰,,通腑瀉熱,。
選方: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(《溫病條辨》)或羚羊鉤藤湯(《通俗傷寒論》)合星蔞承氣湯(《實用中醫(yī)內(nèi)科學》)。
羚羊鉤藤湯:羚羊角3g,、鉤藤15g,、桑葉15g、川貝15g,、生地25g,、菊花15g后下、白芍15g,、甘草5g,、鮮竹茹15g、茯神15g。
星蔞承氣湯:膽南星15g,、瓜蔞15g,、大黃15g后下、玄明粉15g,,和服,。
安宮牛黃丸,至寶丹均系急救用的成藥,,均有清熱,,開竅,息風,,鎮(zhèn)痙之功?;杳圆∪?,可鼻飼給藥,每次用1丸,,每日2~3丸,,可連用數(shù)日,至蘇醒后停用,。目前已有醒腦靜,、清開靈等新型制劑,可供靜脈輸液用,。星蔞承氣湯與羚羊鉤藤湯宜合用,,若痰多者加鮮竹瀝10ml、姜汁10滴;熱甚者加生石膏30g,,黃芩15g,,梔子15g;嘔吐者加赭石30g、法夏10g,。
2.陰閉
主證:猝然昏仆,,口舌歪斜,半身不遂,。肢體癱軟,,面色晦暗,喉間痰鳴,,口角流涎,,四肢欠溫,舌質(zhì)淡,,苔白膩,,脈弦滑。
治法:開竅醒神,,熄風化痰,。
選方:蘇合香丸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或滌痰湯(《濟生方》),。
藥物:滌痰湯有法夏15g、膽南星15g,、橘紅5g(后下),,枳實12g,石菖蒲10g,,竹茹15g,、人參(吉林參)10g(另燉)、茯苓15g,、炙草5g,、大棗15g、生姜3片,。
蘇合香丸亦系急救用的成藥,,用法同至寶丹、牛黃丸,。蘇醒后用滌痰湯,,肢體不遂加丹參25g、赤芍15g,、豨薟草15g,、桃仁15g、桑枝30g,。
3.陽氣暴脫
主證:猝然昏仆,,口舌歪斜,半身不遂而面色蒼白,,口開手撒,,汗出肢冷,二便自遺,,舌質(zhì)暗淡,,苔薄白潤,脈沉細無力,。
治法:益氣固脫,。
選方:參附湯(《世醫(yī)得效方》)。
藥物:高麗參10g,、熟附子15g,。
臨床上常加龍骨30g、牡蠣30g,、山萸肉15g,、五味子10g斂汗。目前已有人參、參附針劑,,用于急救,。
4.陰虛陽亢
主證:頭痛、頭暈,、頭脹,、面赤目脹,煩熱易怒,,躁動,,肢體麻木或震顫,甚則卒然仆倒,,不省人事,,口眼斜,或半身不遂,,舌紅,,脈弦細數(shù)。
治法:鎮(zhèn)肝息風,。
選方:養(yǎng)肝體清肝用方(《臨證指南》)或鎮(zhèn)肝熄風湯(《衷中參西錄》)。
藥物:養(yǎng)肝體清肝用方有羚羊3g(先煎),,鉤藤15g,、石決明30g、菊花15g(后下),、桑葉15g,、茯神15g、生地25g,、橘紅5g(后下),。臨床上常加天麻10g、僵蠶10g,、地龍15g,、白芍15g、夏枯草15g,。
鎮(zhèn)肝息風湯有懷牛膝25g,,代赭石30g(先煎),龍骨,、牡蠣各15g(先煎),,白芍、玄參,、天冬各15g,、川楝子、生麥芽、茵陳蒿各10g,、甘草5g,。
麻木,肢體不遂加丹參30g,、豨薟草15g,、桑枝30g、赤芍15g,、雞血藤15g;語言蹇塞加石菖蒲10g,、遠志10g。
5.腎陰陽俱虛
主證:眩暈耳鳴,,腰酸尿多,,肢體癱軟,言語蹇澀,,神疲思睡,,手足心熱,口干,,舌紅少苔,,脈虛無力。
治方:補腎陰溫腎陽,。
選方:地黃飲子,。
藥物:熟地30g、石斛15g,、麥冬15g,、五味子15g、菖蒲10g,、遠志10g,、肉蓯蓉20g、巴戟15g,、杞子15g,、菟絲子15g、龜板25g,、鱉甲25g,、牡蠣30g。
6.氣虛血瘀
主證:半身不遂,,偏身麻木,,口舌歪斜,語言不利,,面色蒼白,,短氣,、乏力、自汗,、便溏,,舌質(zhì)黯淡,苔薄白,,脈沉細或虛弱無力,。
治法:益氣活血。
選方:補陽還五湯(《醫(yī)林改錯》),。
藥物:黃芪60g,、赤芍15g、川芎12g,、當歸尾15g,、地龍15g、桃仁15g,、紅花15g,。
瘀滯重者加丹參25g、田七10g,、水蛭10g,、山甲15g。夾痰加南星15g,、法夏15g,。
康復調(diào)理
對昏迷病人,要注意觀察,,精心護理。待其蘇醒后,,可進流質(zhì)飲食(如混合奶,、菜汁、水果汁等),。防止褥瘡發(fā)生,,亦頗為重要?;謴推诎肷聿凰旒罢Z言蹇塞者,,須在醫(yī)護人員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及發(fā)音訓練。有腦血管意外病史者,,須警惕再次發(fā)生,。
飲食調(diào)治
重癥昏迷病人,應(yīng)以鼻飼流質(zhì)飲食(如混合奶)為主,。飲食應(yīng)保持清淡,,限制食鹽,,每日鹽量一般以4~6g為宜。忌食肥甘厚味,,以免助濕生痰,。急性期過后,病人肢體痿廢,,氣血雙虧,,可適量增加一些動物性食品,如豬,、鴨的瘦肉及雞蛋,,但不宜食用鵝、羊,、牛,、狗等肉類。
下列膳食,,應(yīng)根據(jù)病人所屬而選服,。
1.參附回陽煎
人參10g、制附片9g,、龍骨,、牡蠣各30g、黑豆50g,。將龍,、牡、附片水煎取汁,,納入黑豆再煎,、至黑豆極爛,濾取上清液;另將人參單煎取汁,。二汁兌勻,,適溫后鼻飼。
本品益氣回陽固脫,,適用于中風昏迷的脫癥病人,。
2.二角三汁飲
水牛角30g、羚羊角粉0.5g,、竹瀝汁20g,、石菖蒲汁15g、生藕汁30g,。將水牛角加水200ml,,煎煮25分鐘,去渣取汁,,兌入竹瀝汁,、石菖蒲汁,、藕汁、羚羊角粉,,混勻,,分開二次鼻飼。
本品有熄風豁痰開竅作用,。適用于中風痰熱閉證,,肢體強痙的病人。
3.補虛正氣粥
黃芪30~60g,、人參(或黨參15~30g)10g,、粳米100g、白糖少許,。先將黃芪,、人參(或黨參)切成薄片,用冷水浸泡約半小時,,入砂鍋煮沸,,后用小火煮1~2小時,取汁去渣,,再入粳米煮粥即成,,食時可稍加白糖。
本品有益氣健脾,,補虛固本作用,。適用于中風病陽氣暴脫的患者。
4.天麻鉤藤白蜜飲
天麻30g,、鉤藤30g,、全蝎10g、地龍10g,、白蜜適量,。將四藥同煎,去渣取汁,,調(diào)入白蜜,空腹用,,每日2~3次,,每次20ml。
本品有平肝潛陽,,熄風通絡(luò)作用,。適用于陰虛陽亢型的中風患者。
5.地龍?zhí)一?/p>
黃芪100g,、干地龍(酒浸)30g,、紅花,、赤芍各20g、當歸50g,、川芎10g,、桃仁(去皮尖,略炒)15g,、玉米面400g,、小麥面100g、白糖適量,。將地龍烘干研粉;將黃芪,、紅花、當歸,、川芎濃煎取汁;將地龍粉,、白糖、玉米面,、小麥面混勻并以藥汁調(diào)和成面團,,分制為20個小餅;將桃仁勻布餅上,入籠中蒸熟即可,。
本品益氣活血,。通絡(luò)起痿,用于中風后遺癥,。
6.生地淮山燉水魚(鱉魚)
鱉一只,,先用熱水燙,使其排尿后切開洗凈去腸臟,,放淮山,、生地各15g,隔水燉熟服用,。
適用于中風后遺癥屬陰虛有火的病人,。養(yǎng)陰熄風,對半身不遂的治療有好處,。
7.黃芪當歸煲雞腳
黃芪,、當歸各15g、雞腳50g,、加水文火燜煮1小時,。飲湯。
適用于中風后遺癥屬于氣虛血瘀的半身不遂,、四肢萎軟無力者,。
8.竹瀝姜汁水
竹瀝水100ml(晚間在竹林中選粗壯黃竹,以繩綁竹使其竹尾向下彎曲,,削竹尾套上玻璃瓶固定之,。次日晨早收采竹瀝水),、姜汁數(shù)滴,微溫之可飲用,。
適用于中風后遺癥失語屬痰熱者,。
防治要點
1.加強中風的預(yù)報,對40歲以上,,高仁壓Ⅱ期以上,,特別是曾有一過性腦缺血發(fā)作以及冠心病、糖尿病,、高脂血癥患者,,均應(yīng)列入預(yù)報對象。在醫(yī)師指導下進行預(yù)防性治療,。
2.腦血管病為本虛標實之病,,一般急性期以標實(如痰火內(nèi)結(jié)、陽明腑實,,血瘀氣逆等)為主,,恢復期則以本虛(如陰虛、氣血虛等)為主,,但治標不可忘本,,以免損傷正氣;治本不可忘標,須防誤補助邪,。
3.急性期亟需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,,進行搶救?;謴推谝矐?yīng)結(jié)合針灸,、按摩、功能鍛煉,,以期逐步康復,。
4.中風度過急性期后,意識轉(zhuǎn)為清醒,,血壓脈搏,、呼吸均達穩(wěn)定,應(yīng)及早鼓勵病人開始進行主動和被動的功能訓練,。
一般腦血栓發(fā)病后1周,,腦出血發(fā)病后3周。即可進行訓練,,這對功能的恢復有積極的意義。